威士忌涨价的速度有目共睹,余市20从1100涨到现今9000余元恍如昨日,麦卡伦一二级市场巨大的价格差也是令人瞠目结舌,从2014年至今,可以说绝大部分限量版或者老酒威士忌的涨价幅度应该都超过了100%。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威大行其道,涨价速度吸睛之时,苏威及其他地区威士忌的价格市场也在悄然发生着一种两极化变化:越普通越基础的酒款(或者说绝对价格比较便宜的酒款)价格稳定中呈现降价趋势,而越为珍稀越为年代悠久的酒款,特别是单桶,则价格迅猛蹿升受人热捧。同时,威士忌单瓶价格的屡创新高使不少人将威士忌投资看成了一种新的稳定的资产增值方式,大量购入珍稀款或者单桶。这两种现象之间的互动为高端酒款的涨价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种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无论爱好者还是酒商)都在心里都问起了同一个问题:威士忌的神话会不会轰然倒塌?
昨天偶然间看到老友“阿贝首黑”的帖子“帝亚吉欧到底怎么想的”,其中提到了威士忌相关人士的三分法。这不禁让我回忆起我入坑不久时,知乎大神Energetic Hydra对这三种分类的创制和详细说明。对于当初尚处入门小白阶段的我(现在依旧是小白,唯一的变化就是变油腻了)来说,还暗自庆幸自己勉强算是能归类于A类酒友之中。玩笑归玩笑,现在重新思考后,似乎不仅仅这种分类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而且上文提到的那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眉目。这都要归因于威士忌自身所带有独特属性。在我看来,威士忌高端酒款,特别是高年份酒款,将会继续涨价下去,而且这种涨价并非泡沫式增长,而是会呈现出稳定资产增值的特征。这都要归因于这些高年份等珍稀威士忌正在渐渐脱离酒类饮品的行类,在慢慢显露出其具有奢侈品属性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认为这些高端威士忌应归入奢侈品的行列,并不是因为目前的价格或者是涨价的速度,而是从其时间维度和产量上双重的珍稀性所得出的结论。一起来对比一下威士忌和曾经经历过大涨价和大跌价过的葡萄酒、白兰地等酒类。我无意去贬损葡萄酒、白兰地的价值,仅仅是从一个客观的层面分析其之间的价值支撑。从产量的角度而言,一款葡萄酒,即使产量较少,通常而言也会在千一级的数量级;而白兰地数量惊人,自不必说;相比之下,即便是被DISS很惨的帝亚吉欧SR系列这一类限量版威士忌数量也不过是一两千瓶,更不必说全球数量仅有几百瓶甚至几十瓶的年份单桶。这种数量上天生的稀缺性满足了威士忌成为奢侈品最基本的条件。时间维度相比之下是决定高端威士忌有资格成为奢侈品的关键。威士忌法规中有一条绝对没有酒厂敢于违反的规定,即瓶身标识的陈年年份是指瓶中酒液的最低年份,换言之,该瓶威士忌中最年轻的酒液也在橡木桶中经历了所标识年份的陈年。这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很多酒厂的基础款都是10余年起步,基础款的酒液都是经历了十几年桶陈的!可以说,威士忌能感受到的不是来自于现在的味道,而是数十年前的风味,是时间沉淀的味道?;蛐碛腥艘苫笃咸丫埔灿谐履臧?,为什么就不能将其算作奢侈品行列呢?一方面,葡萄酒并不可以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陈年问题,葡萄品种、产区等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多酒款的可陈年潜力并不高,适饮期也较短;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点,奢侈品不完全等同于投资品,绝大多数葡萄酒(除罗曼尼康帝这种怪物)的新年份并没有很贵,其价值的提升大多数是在于买家买回来后继续储存陈年而得来的。注意,这里重要的时点是买回来后?;谎灾幢闶且黄啃碌拿咸丫?,其增值的绝大部分是归功于买回家后所存放的时光,就如同买回家一颗树苗,即便你知道他的品种优良必定要长成参天大树,依旧要等待时光为其赋予生命和意义。你需要等待他增值成为一件奢侈品。相比之下,新装瓶的威士忌则不然,这种时间成本已经在出售之时便涵盖进去了,它已经在橡木桶中静静等待了数十年的光景,在买家买下它的那刻起,其价值便已经突显出来,即便是再没耐心的买家都能在买下它的时刻同时获得时间已经赋予它的价值??梢运?,在装瓶售出的时候,威士忌的起点便是一种时间的奢侈品了。因此,在这两点的硬性支撑下,高端威士忌价格的持续走高(至于日威是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其类似于股指一般的作用回头有空单独聊)是有依据而且会继续下去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推动未来威士忌酒款会呈现NAS和珍稀款高年份款的两极分立现象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