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霸主换人作
台湾的威士忌市场,从当年约翰走路黑牌调和威士忌还是市场领导品牌时,价格始终维持稳定在500元以上,多少威士忌品牌无论从价格切入,亦或者从广告及营销操作面切入消费者,都无法取代其地位,约翰走路黑牌始终老神在在,睥睨四方。
直到马谛氏调和威士忌以「歌神」张学友做为品牌代言,拍摄脍炙人口的「好酒不见」广告开始,调和威士忌市场生态终于产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威士忌消费者逐渐转换品牌,虽然约翰走路黑牌在通路上仍是如此的强大,但还是敌不过「歌神」的魅力,马谛氏调和威士忌逐渐取代其地位,约翰走路黑牌拱手让出王位。
纯麦市场一片光明
此时,威雀纯麦威士忌早已慢慢在通路深耕(纯麦威士忌Blended Malt Scotch Whisky,为调和麦芽威士忌的别称),并以差不多的价格,纯麦的享受,开始与菸酒专卖店沟通,当时还以菸酒专卖店一致认同为广告诉求;并趁势加码大打广告,以动感的「威雀」形象吸引消费者注意,在市场上掀起一波纯麦风潮。
此时,马谛氏也同时祭出纯麦威士忌品项,其他纯麦威士忌品牌也不放过此商机,纷纷加入行列,让纯麦威士忌开始有了一片荣景。但近年来单一麦芽威士忌被迫降价进入市场,让同样是500元的价格带,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看似是消费者的福音,但却是威士忌业者万万没想到的结果。
纯麦厂商错估形势
台湾威士忌市场为苏格兰酒厂啧啧称奇,原因不外乎当年(现在也是)调和威士忌一向是市场绝对主流,但台湾的纯麦(调和麦芽)威士忌、单一麦威士忌市场却异军突起,与调和威士忌的市场比例为6比4,纯麦威士忌的窜起居功甚伟,原厂也嗅得商机,为分得市场大饼,纷纷加码台湾威士忌市场。
为了攻占更多的市场占有率,除广告上阵外,调和威士忌与纯麦威士忌厂商双双都以价格为出发点强攻市场,但好景不常,由于大酒商错估市场形势的价格操作策略(搭售),使得经销商与菸酒专卖店为求快速销售而纷纷调低售价,不知不觉中,让调和威士忌与纯麦威士忌的价格带,被拉到了同一个市场区隔中。
单一麦芽市场降价
此时威士忌商开始策略一转,强打单一麦芽威士忌,从麦卡伦威士忌的崛起,带动一波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风潮,格兰利威威士忌、格兰杰威士忌、格兰菲迪威士忌等品牌都搭上这班列车,只要是体质健全、有深耕通路、消费者指名度高的品牌,皆能稳坐市场地位。
但是其他品牌,却没有记取调和威士忌与纯麦威士忌的教训,竟从价格(搭赠或搭售)端切入,于是又再一次被经销商与菸酒专卖店玩死,可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卖不掉的商品,怎么能怪菸酒专卖店便宜出售!要怪,就要怪威士忌商没有好好的教育末端通路。
威士忌均一价时代
现在,在琳琅满目的菸酒专卖店里,你可以看到堆头特区,有陈列着调和、纯麦、单一麦芽都是均一价,原本应该在1,000元价位带的单一麦威士忌,纷纷进入500至700元价位带;调和威士忌品牌有广告的,有些还能撑得住450元价位带,没广告品牌的只能沦为3瓶1,000元;纯麦威士忌更是惨不忍睹,350元价位带的比比皆是,还有多种选择,甚至250元都起码有10种以上的商品可以挑选。
如果懂得计算威士忌进口价格者都可以了解,一般威士忌进口成本几乎在300元上下,这还不含广告营销等成本,连上游的威士忌商都快没利润了,更遑论末端通路的利润呢?未来还有什么威士忌可以卖?台湾威士忌已经是全球普遍最低价格,要能重回当年威士忌的荣景,威士忌商势必要抛弃自作聪明的搭赠或搭售策略,重新开始做「品牌」,才是王道。
文章来源:WSD酒讯杂志
文∕吴志彦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